宏大医药

孩子不愿意分享是自私吗?怎么帮孩子树立分享意识?

发表于:2025-01-12 作者:宏大医药编辑
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12日,

孩子会分享是在妈妈心目中是一个很大的优点,家长希望孩子尽快的学会分享。有许多妈妈认为,不会分享的宝宝是自私的宝宝。那么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呢?下面马上跟大家说明,不肯分享的宝宝到底是怎么了。

孩子不愿意分享是自私吗

孩子不愿分享,爸爸妈妈很是失望,难道是因为独生子女比较自私的关系吗?

心理学家认为:儿童在2~5时属于道德发展的“自我中心阶段”。这个阶段的孩子一般都按照自己的想像去执行规则,而不是真正顾及规则。6~8岁的孩子才会知道规则并尊重规则本身,按照规则去做。

因此,6岁以下的孩子不愿分享,是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孩子的所作所为,不应该归因为“自私”。

2~5岁:自我中心

此阶段的孩子完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,大多只知道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快乐;看不到、理解不了别人的需求和渴望。他们正全情投入在体内那个“自我”快速拔节生长中。

由于不能认识到别人有和自己不一样的观点,处在自我中心阶段的孩子经常用自己的想法来代替别人的想法。比如,小女孩送妈妈的生日礼物是一个小玩偶发卡和一支巧克力棒棒糖,这两样东西都是她的最爱,她期待着妈妈会满心欢喜,但她不会想到妈妈早就过了喜欢这些的年龄。

5岁以后:友爱分享

孩子逐渐能摆脱这种心理,试着从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。如果这个阶段孩子仍然以“自我中心”,不能同情和帮助别人,不知道友爱和分享,那么父母就要认真对待了。父母一定要及时注意和采取措施,帮助孩子发展分享,同情,遵守规则,助人,合作,友爱等好的行为。

怎么样让孩子学会分享

一、榜样的力量

一直有这么一句话“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”,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,父母等家人无疑是他们的模仿对象。父母之间的分享行为,会让孩子直接去模仿,比如妈妈与爸爸分享一块蛋糕,爸爸说“谢谢哈”,孩子就有可能去模仿妈妈的行为,把自己的食物伸给爸爸或者与爸爸一起玩玩具,此时对于孩子的表扬也尽量不要泛泛地说“宝宝真棒!”,请具体表扬为“这个饼干真好吃”“和宝贝一起玩玩具真开心”等等。这样孩子会明白他的这种举动,会让大家都很开心,从而被强化再次或者反复重复这样的行为。

有的家长可能会在孩子分享的时候对孩子说:“宝宝真乖,妈妈不吃,你自己吃。”但是这样久了之后,会给孩子造成误解“分享只是一种形式,东西始终都是我自己的。”出现一旦妈妈吃了一口反而生气“你怎么能吃我的苹果呢。”

二、道德评价

有研究表明,情绪的显著变化并不能促使“分享行为”的发生,在孩子“分享行为”发生之前均会有一个“认知”过程。这就告诉家长们,孩子的“慷慨”与他实际的情绪状态并无太大关联,更多的是因为存在一个“道德思考、评价”的过程。孩子在遇到需要分享食物或者玩具的时刻,会去思考“分享”的价值,“这是一个令大家都会开心的、积极的行为,是道德的和被赞许的。”家长在平时看到分享行为的时候,也可以如图中张亮的做法一样,引导孩子对此评价与思考。

三、孩子被拒绝时,及时的安慰

孩子学会了分享、学会了交换玩具之后,可能会在他发出邀请时被其他孩子拒绝,请及时安抚您的孩子,抱抱他、并告诉他:“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,我们也很难过,但是没有办法,玩具是他的,他有权做主,希望你以后遇到别人找你借玩具时不要拒绝,不然他们也会难过的。”

学会慷慨,学会与人分享,促进孩子亲社会行为的发展,将更有利于孩子在入学之后的生活中更加顺畅、开心。

分享行为的定义

是指宝宝将自己所拥有的、能支配的物质与别人一起使用,将自己的欢乐、幸福、好处、机会等与别人一同体验的行为。分享是儿童社会交往中的一种能力,学会分享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,父母要注意从小培养。

分享行为的意义

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赢得玩伴,使幼儿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更好地获得言语表达、人际交流等技能,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、共同享受,使其成年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,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,确保心理健康,避免形成自私、任性、冷漠等不良个性。

2020-10-26 21:10:37
0